133227位用户,发布了89902篇文章,产生了29519条评论!欢迎新会员:scptqcanyt

你可以注册一个帐号,并以此登录,以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乡下有一,我经常到他家去串门。由于去的比较频繁,朋友家对我很是。

星期天,又到朋友家,稍坐后随朋友走出家门看看外面的,路过其邻居家门,只见家人出出进进忙得不亦乐乎,问其原因,原来他们家为定亲。小孩子的看到我很是亲切,忙不迭让我进家,盛情难却,随老人走进屋里,老人又是让坐敬烟,又是倒水泡茶,好象久违的。老人很是健谈,开门见山说开了眼前的亲事。

“我孙子今年二十四岁,孙媳妇是他的,本地人,他们在大学读书时,后,就职于同一个单位,都有一份比较稳定的,全家人很是满意。最近和我商量给孙子定亲,这不,日子定在明天。”

说着老人笑了起来,看着老人的样子,我便随口问到了当地定亲有什么风俗以及彩礼问题,这时老人脸上的喜笑颜开逐渐被苦笑和所取代。

“我和儿子说了,我们要随乡就俗,不是时兴万里挑一吗?我们也不能丢人显眼,虽然近期给孙子买了楼房,连借加贷,一腚饥荒,但该办的一定要办,而且还要办好……”

由于离一万零一还缺两千块,这时心急火燎的儿子推着自行车走出了家门,看着儿子的背影,老人长叹一口气。

“儿子的我可没受这些难为,亲事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通过媒人介绍说明的,两人认识后经过一年的互相了解就完婚了,那时候和大不一样,择偶的标准低,只要‘长得像演员,身体像运动员,工资超百元,’姑娘就心中意足。我儿子是煤矿工人,人长得也,因此这些条件不在话下。”

这时老人将脸朝向老太太,好象再次证实中彩礼多少的样子。

“那时彩礼好象六十块吧?!”

“区区六十块很是小菜,”老人接着说。

言语间老人自豪起来,脸上的皱纹乐开了花。这时,我对农村的婚姻和彩礼问题也产生了从没有过的奇怪心,又向老人问起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婚姻和彩礼的情况,老人不听老伴的劝阻,以为例打开了相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婚姻和彩礼方面的话匣子。

“我们是包办,春节\麦后她到我家走婆家,我们也不敢说一句话。那时比较,吃住是大问题,受当时条件的影响,姑娘的标准非常低,‘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只要是‘弟兄一个的,长得不错的,高小毕业的,’找媳妇还是,见见面也就十块二十块……”

说着说着我们都笑了起来,在一旁的老太太也乐了……

走出老人的家门,我问同行的朋友,为哪些还要弟兄一个的,朋友我,没人和她分房子啊!我恍然大悟.

自那天起,祖孙三代婚姻和彩礼的演变过程一直在我脑海里萦绕,“时代进步了,陈风陋习不但没有,却愈演愈烈,喜事应当简办,死要面子活受罪何苦啊!这人啊!到底是怎样了?!”



关注用户

    最近还没有登录用户关注过这篇文章…
暂无评论
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评论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评论权限,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