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SM心理调教中的阻抗
阻抗这个词,大概最早来自物理学,弗洛伊德曾经把它用到精神分析过程中。仔细想来,阻抗可以存在于心理活动的各种方式与各个阶段中,同理也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SM,尤其对于很多仍处在网络,电话实践阶段的朋友们。
1. 阻抗的定义
关于阻抗,弗洛伊德在1900年曾给过定义。如果把这个词引申到SM中,
· 阻抗意味着对抗,所有来自M内部的,与调教程序和过程相对抗的力量,包括阻止妨碍M参与调教,与M自己欲望相对抗的的理性自我的力量。
· 阻抗可能是意识的或潜意识的,表现可能通过情绪,态度,想法,冲动,思想,幻想或行为来表现。
· 阻抗在本质上识来自M内部的反向力量,与调教,S以及调教过程相对抗。
阻抗伴随着调教的每一步,在调教中对M的每一个反应,每一个行动,每一个联想,都要放在阻抗的意义下加以考虑和对待。M的行动代表了一个妥协,指向驯服的力量和与其相反的理性力量之间的一种妥协,而妥协的速度和程度,则取决于双方的适应情况和做为主控一方的S根据具体情况的调整掌握。
对于M的心理来说,阻抗充当了防御的功能。
· 阻抗对抗了调教过程的有效性
· 阻抗对抗了M的非理性自我和调教情境
· 阻抗保护了M理性心理状态。
· 由于心理活动的所有部分都可以起到防御功能,因此它们也都可能为阻抗的目的而服务。
2. 阻抗的表现
· M沉默或没有说话的感觉:这是在意识或潜意识层次里不愿意跟S深入
· M明显的表现对S的感情依恋,但拒绝或不愿意承认SM的统治服从,并试图以各种方式阻挠调教。
· 显示阻抗的情绪:当她用语言交流时,缺乏情感的表达(感情是缺失的),单调,枯燥,厌倦,漠然。
· 谈论琐事或外在的事件:M谈论一些表面的,不重要的,相对无意义的事件来拖延时间,她正在避免一些对她理智产生危险的感觉。
· 回避主题:一个典型的现象是M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回避谈论跟丛调教的主题,特别引人注目的是M在慷慨陈辞时仍能够小心谨慎的避开那些与性和欲望冲动有关的内容,避开对S的感情交流,服从。
· 一成不变:当调教经常出现没有改变的同样重复的规则时,应该考虑到阻抗可能出现。每个人都会有些习惯,但阻抗更容易出现在没有变化的行动中,没有阻抗的习惯多少都会有些变化。
· 回避性语言,陈词滥调:这是对生动的,能够唤起个体欲望的语言的回避,其目的是阻止个体欲望的发展,与S的情感沟通,以及M本身的驯服。例如,当M频繁使用“实际上,真实地,诚实的”这些词,通常都以为着她正处在一个矛盾的状态中,她已经意识到了与之相反的体验,但不肯承认。例如:
· “我真的认为”的意思是“我真的希望我这么认为”
· “我非常抱歉”的意思是“我希望我非常抱歉,但我知道其实没有。”
· “我想我生气了”的意思是“我肯定自己生气了,但不想直接承认”
所有这些都是非常微妙的,但反复出现的阻抗,S必须能够小心识别。
· M表现出来厌倦:M的厌倦提示她正在回避意识到她本能的渴望和幻想,她在意识中察觉到冲动,取而代之的是空虚无聊,对S的防御。
· M不改变:有时候S做的很好,但M的言行没有出现明显的驯服变化。这种未必明显的阻抗,有可能正体现了M深层次的防御,或直接,或微妙的影响了调教的进程,M在努力的抵制S的压力。
3. 阻抗的处理
关于阻抗的处理,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不同的M,由于自己性格个性,教育程度,成长经历,生活环境以及道德标准的不同,所反射出来的阻抗强度和频度都会有很大差异。同理,做为S,也由于自己的兴趣喜好,人格气质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感受。相信不同的SM双方,都有最合适自己的处理方式,也欢迎大家讨论。这里仅谈一下笔者关于这方面非常粗略的想法,权做抛砖引玉,至于细节的处理,就要根据自己和对方的具体情况来掌握对待了。
· S必须具有优秀的人格:借用心理学范畴对人格的定义,即在思想(人生观,世界观等),感情(情感,情绪,情操),行动(意向,实践)几个方面,S必须必须能够体现出令对方心悦诚服的素质。
· 双方的信任是SM亲密关系最基本的前提。以自己的品质和对对方的真挚关爱建立这种超越常规的信任。当然这种信赖是双方真诚付出共同培养的结果。
· S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从细微之处体察M的内心变化。
· S应掌握进展的速度步伐,不必急功近利,但也不可停滞不前,否则将冷冻双方的感觉,最终导致SM关系的破裂。
· 在适当的情况下,S应该给M施加一定的压力,但须特别注意采取的方法,压力的程度,施加的频率,根据对方的反应不断调整实施策略。
关键字:无
评论